海洋科普(876) 海洋生物真的不会灭绝吗?这篇文章可能会颠覆你的认知

2024-02-01 02:45:14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海洋科普(876) 海洋生物真的不会灭绝吗?这篇文章可能会颠覆你的认知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10月4日定为“世界动物日”,并自20世纪20年始,每年的这一天,在世界各地举办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

  每年有超过85个国家的动保团体与动保人士一同在9月、10月举办诸如此类的活动,目的就是为了感谢动物们为人类所付出的代价以及呼吁大家“动物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从而唤醒大家保护动物的意识。

  目前,儒艮数量十分稀少。世界上现存的儒艮大部分在澳大利亚北部沿岸,据航空调查估算,那里约有85,000头儒艮。其中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与澳洲之间的托列斯海峡有超过24,000头儒艮生存;其他数量最多的地区在波斯湾,估计约有7,000头。

  2019年7月18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了更新版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对全球濒危物种保护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超过7000个物种被列入名录,使得该名录收录的濒危物种首次超过10万个,达到105732个。

  其中,共有28338个濒危物种面临灭绝威胁。名录显示,海洋濒危物种保护形势严峻,有500种深海硬骨鱼、16种鳐鱼被列入名录,鳞脚蜗牛成为首个濒危深海软体动物。

  本次更新的名录有16种鳐鱼成为濒危物种。其中,15种鳐鱼为极危类别。像“犁头鳐”的种群数量过去45年下降了80%。

  该名录指出,鳐鱼属的龙纹鲼和及达尖犁头鳐常常被当作副渔获物捕捞,是目前濒危程度最严重的海洋物种,离灭亡“只剩下最后一步”。

  据《纽约时报》报道称,鳐鱼数量的下降,除了作为副渔获物被捕捞,造成其濒危的主要原因还有不受管制的非法捕捞活动。在水产品市场上,鳐鱼肉往往被运往当地市场销售,鳐鱼鳍则被运往国际市场作为鱼翅汤的原料。

  根据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调查报告,鳐鱼体型类似于鲨鱼,主要生活在印度洋、西太平洋、东大西洋以及地中海等海域的浅水区域。近年来,该类物种的生育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再加上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威胁,使该物种生存处于濒危边缘。

  本次更新的红色名录同时收录了深海鱼类濒危物种,共有500种深海硬骨鱼首次入选,如生物荧光灯笼鱼。此外,生活在深海热液喷口的鳞脚蜗牛成为首个被列入濒危名录的深海软体动物。

  据名录称,由于深海捕捞、油气开采以及深海采矿等人类活动的开展,这些深海鱼类正面临生存威胁。而本次收录的硬骨鱼通常生活在1000米以下的深海。其中,有20%的深海硬骨鱼缺少评估数据,因此需要对其物种状态进行进一步研究。此外,许多深海硬骨鱼生活在国家管辖海域以外,对于其保护责任归属尚存有疑问。

  这些深海鱼类是首次被纳入评估,本次红色名录对濒危深海鱼类的收录,将成为能够反映深海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设立于1964年,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全面的动物、真菌和植物物种全球保护状况信息来源。迄今为止,包括哺乳动物、两栖动物、鸟类、造礁珊瑚和针叶树在内的许多物种都得到全面评估。

  2019年5月,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发布报告称,全球共有100万个动植物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

  红色名录将处于不同濒危状况的物种分为3个类别:易危、濒危、极危。往年更新该名录时,科学家往往会发现可以从极危类别移到程度更轻的其他类别的物种。然而,今年的研究发现,原有的名录物种或是保持保护状态不变,或是需要上升到濒危程度更严重的类别。这显示出,全球濒危物种数量正在以不可预料的速度下降。

  近年来,全球海洋濒危物种保护形势愈加严峻,急需采取行动加以保护。IPBES报告指出,过度捕捞是威胁海洋濒危物种生存的重要因素。目前,超过90%的海洋鱼类被过度捕捞,或是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北方蓝鳍金枪鱼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20世纪90年代,仅西欧地区北方蓝鳍金枪鱼的捕捞量就达到5万吨/年。目前,北方蓝鳍金枪鱼的种群规模已经萎缩了近80%。

  人类活动对海洋生物栖息地的影响和破坏,也会对物种生存构成极大威胁。例如,在全球现存的7种海龟中,除了平背海龟,其他6种都处于种群规模快速下降的危险阶段,其中棱皮龟、玳瑁与肯氏海龟已被列为濒危物种。

  在海鸟类中,如极危鸟类勺嘴鹬,由于繁育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迁徙途经地用途的改变、在中转站被非法捕猎等因素,近年来它们的数量急剧下降。

  虎鲸是具有高度智慧、以家庭为中心的动物,寿命长(可达50至60岁)且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而在圈养下的虎鲸,无论雌雄,绝大多数在20岁出头时就死去,很多在10多岁时便已死亡。有科学研究报告表明,圈养虎鲸的年死亡率比野外虎鲸高出2.5倍。

  因为虎鲸在圈养环境下,遭受的长期压力、心理抑郁,甚至是无聊感,都会导致它们免疫系统失调和产生其他健康问题。圈养虎鲸最常见的死因是肺炎、败血症和其他感染。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在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而海洋生物多样性其实比陆地上的更为丰富珍贵。海洋是生命的诞生和孕育之地,在为人类提供食物、交通运输的同时还主宰着地球的气候变化、物质循环及整个生态系统的正常运作。

  近几十年来,随着沿海地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海洋及海岸带地区受到的压力不断加深,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着巨大的威胁,比如:海洋环境污染日益加剧、海洋资源过度开采、海洋物种生存环境遭到破坏、外来物种入侵“防不胜防”、气候变化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等。

  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可以保留自然资源的丰富性和海洋天然的本底,保护海洋原始的面貌和状态,保护物种原有特性不至丧失。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会带给海洋大量的病菌和有毒物质,导致海水富营养化。要想改善海洋环境,必须重视排放问题。

  填海造陆、能源开采等过度开发会破坏海洋生物的栖息地,使它们面临灭绝的威胁,滥捕滥杀也会造成海洋生物物种数量急剧减少半岛全站APP

  据报道,在过去的100年里,海洋噪音越来越严重,螺旋桨、声纳等在海洋中产生了各种噪音,这些噪音已干扰到海洋生物的正常活动。因此,要“静”化海洋,降低对海洋生物的有害影响。

  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溶于海水后会形成碳酸,使海水的pH值(酸碱度)下降,出现海洋酸化的现象。据新闻报道,海洋酸化会影响珊瑚、贝类等钙化生物的正常生长,“腐蚀”它们的碳酸钙外壳,甚至对它们造成致命的影响,进而破坏整个食物链,给海洋生物的生存带来极大挑战。

  制定并完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调查和保护管理方面的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保证海洋治理有理有法可依。同时,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海洋资源保护的意识。

搜索